+86-21-51987688
首页 > 行业动态 > 【PI-COF-1材料】通过电荷分离COF中间层增强稳定锂金属袋电池的阴离子选择性催化
【PI-COF-1材料】通过电荷分离COF中间层增强稳定锂金属袋电池的阴离子选择性催化
摘要:
西安交通大学宋江选老师等报道的本篇文章(Angew. Chem. Int. Ed. 2024, e202317016)中报道了一种通过选择性催化阴离子分解策略来构建富含锂氟化物(LiF)的固态电解质界面(SEI),以实现稳定的锂金属电池。研究团队采用三(4-氨基苯基)胺-均苯四酸二酐共价有机框架TP-COF (参见相关产品链接) 作为锂金属阳极的插层。TP-COF的强给体-受体单元结构诱导局部电荷分离,增强了其对FSI^-的亲和力。TP-COF与FSI^-之间的强相互作用降低了FSI^-的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(LUMO)能级,加速了FSI^-的分解,从而生成稳定的富含LiF的SEI。这种特性有助于快速的Li^+传输并抑制了锂枝晶的生长。值得注意的是,研究中展示了一个6.5 Ah的LiNi0.8Co0.1Mn0.1O2/TP-COF@Li软包电池,在稀薄电解液(1.39 gAh^-1)、高面容量(5.7 mAhcm^-2)和高电流密度(2.7 mAcm^-2)条件下,具有高能量密度(473.4 Whkg^-1)和出色的循环稳定性(97.4%,95个循环)。
 
研究背景:
1)随着消费电子和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,对高能量密度可充电电池的需求日益增长。锂金属电池(LMBs)因其高理论比容量和低电化学电位而成为有前景的候选者。然而,锂金属阳极上的SEI的稳定性是实现LMBs实际应用的关键。
2)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解液工程上,通过引入含氟添加剂和溶剂来增加SEI中LiF的含量。但这些方法往往会导致电解液导电性下降,且成本较高。
3)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选择性催化阴离子分解策略,通过电荷分离的TP-COF插层来调节SEI的组成和结构,有效地利用含氟组分构建致密且富含LiF的SEI,减轻了电解液对锂金属阳极的腐蚀作用。
 
实验部分:
1. TP-COF的合成:
   1) 将三(4-氨基苯基)胺(TAPA)和均苯四酸二酐(PMDA)按照摩尔比1:1溶解在二甲基亚砜中,搅拌下获得均匀的前驱体溶液。
   2) 将溶液在设定温度下反应一定时间,然后通过过滤、洗涤和干燥得到TP-COF粉末。
   3) 将TP-COF粉末通过旋涂或浸渍法涂覆在铜箔上,经过退火处理得到TP-COF薄膜。
2. TP-COF薄膜的制备:
   1) 将合成的TP-COF粉末分散在乙醇中,形成均匀的浆料。
   2) 将铜箔浸入浆料中,然后在室温下干燥,形成TP-COF薄膜。
   3) 通过控制涂覆时间和溶液浓度来调节TP-COF薄膜的厚度。
3. 锂金属电池的组装:
   1) 将TP-COF薄膜作为阳极,与锂金属和电解液一起组装成锂金属电池。
   2) 在氩气氛围中组装电池,以避免电解液与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反应。
4. 电化学性能测试:
   1) 使用循环伏安法(CV)测试电池的氧化还原行为,扫描速率为0.1 mV/s。
   2) 通过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库仑效率,电流密度为1 mA/cm²。
5. 锂沉积形貌观察:
   1) 将电池循环一定次数后,取出锂金属阳极,用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观察锂沉积的形貌。
   2) 对比TP-COF修饰和未修饰的锂金属阳极的锂沉积情况。
 
分析测试:
1. 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分析:
   - TP-COF的比表面积为127.88 m²/g,孔径分布主要在1.3 nm左右,通过氮气吸附-脱附等温线和BET模型计算得出。
2. X射线衍射(XRD):
   - TP-COF的XRD图谱显示了其晶体结构,衍射峰位于2θ约为3.20°,对应晶面间距为26.90 Å。
3.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(FTIR):
   - TP-COF的FTIR光谱显示了C=N键的特征吸收峰在1617 cm⁻¹处,C=O键的吸收峰在1692 cm⁻¹处,证实了席夫碱键的形成。
4. 紫外-可见光谱(UV-Vis):
   - TP-COF对FSI⁻的吸附能力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进行测试,吸附后电解液中FSI⁻的浓度降低了约32.4%。
5. 电化学阻抗谱(EIS):
   - TP-COF修饰的锂金属阳极的界面阻抗在循环过程中仅轻微增加,从10 Ω增加到19 Ω,而裸铜阳极的界面阻抗从27 Ω增加到56 Ω。
6. 循环伏安法(CV):
   - TP-COF修饰的锂金属阳极在CV测试中显示出更强的FSI⁻分解峰,表明TP-COF促进了FSI⁻的分解,提高了还原电位至1.59 V。
7. 锂沉积形貌观察(SEM):
   - TP-COF修饰的锂金属阳极在循环后保持了光滑的锂沉积形貌,而裸铜阳极则出现了锂枝晶。
8. 软包电池性能测试:
   - 组装了6.5 Ah的LiNi0.8Co0.1Mn0.1O2/TP-COF@Li软包电池,在稀薄电解液(1.39 gAh⁻¹)、高面容量(5.7 mAhcm⁻²)和高电流密度(2.7 mAcm⁻²)条件下测试,电池展现出高能量密度(473.4 Whkg⁻¹)和出色的循环稳定性(97.4%,95个循环)。
 
总结:
本文通过构建富含LiF的SEI,显著提高了锂金属电池的稳定性和能量密度。TP-COF插层的引入不仅增强了FSI^-的分解,促进了LiF的形成,还抑制了锂枝晶的生长,从而实现了高库仑效率和长循环稳定性的锂金属电池。此外,TP-COF@Li软包电池在实际条件下展现出了优异的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,证明了该策略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。
 



展望:
本研究为锂金属电池的SEI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,未来的工作可以进一步优化TP-COF的结构和组成,以提高其对FSI^-的吸附能力和SEI的稳定性。此外,可以探索其他类型的共价有机框架或二维材料作为插层,以实现更高性能的锂金属电池。同时,研究者还可以考虑将该策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金属电池,如钠金属电池,以拓宽其应用范围。
 
Enhancing Anion-Selective Catalysis for Stable Lithium Metal Pouch Cells through Charge Separated COF Interlayer
文章作者:Peiyu Zhao+, Yanhua Zhang+, Baoyu Sun, Rui Qiao, Chao Li, Pengqi Hai, Yingche Wang, Feng Liu, and Jiangxuan Song*
DOI:10.1002/anie.202317016
文章链接:https://onlinelibrary.wiley.com/doi/10.1002/anie.202317016


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上传用于学术宣传交流,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,如有错误、侵权等请联系修改、删除。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