+86-21-51987688
首页 > 行业动态 > 【MOF-74】M2(dobdc)中的溶剂交换动力学:结合强度、交换动力学和协同性之间的相互作用
【MOF-74】M2(dobdc)中的溶剂交换动力学:结合强度、交换动力学和协同性之间的相互作用
摘要:
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 Adam J. Matzger等报道的本篇文章(J. Am. Chem. Soc. 2024)中通过分析M2(dobdc)系列(M=Mg, Co, Zn)的溶剂交换,探讨了影响交换的因素。采用DMF、EtOH和MeOH等常见溶剂评估M2(dobdc)的CUS处的溶剂交换。通过监测MOF释放的溶剂和MOF内部金属的配位环境,构建了溶剂交换初期的速率和驱逐最后痕迹的溶剂图像。结合宏观监测和单晶拉曼光谱的微观应用,揭示了溶剂替代的动力学,显示出协同作用的显著贡献。结合热重分析、红外光谱和DFT计算,阐明了溶剂交换率与溶剂结合能的关系,发现交换率由溶剂交换的动力学障碍决定,而非结合亲和力。这项工作不仅增进了对MOFs溶剂交换的理解,还为开发MOFs的活化方法提供了见解。
 
研究背景:
   1) 金属-有机框架(MOFs)的溶剂交换是确保其完全活化的关键步骤,但不同MOFs的溶剂交换条件各异,即便是在等构变体中也是如此。
   2) 通常采用热蒸发、超临界活化、冷冻干燥和二甲醚活化等方法去除MOFs孔隙中的客体分子。
   3) 本研究通过考察M2(dobdc)(M=Mg, Co, Zn)系列的溶剂交换,探讨了影响溶剂交换的因素,包括结合强度、交换动力学和协同作用,提供了对MOFs活化协议审查的宝贵见解。
 
实验部分:
1) 合成实验:研究者合成了M2(dobdc)(M=Mg, Co, Zn)系列的金属-有机框架(MOFs),并使用N,N-二甲基甲酰胺(DMF)、乙醇(EtOH)和甲醇(MeOH)作为交换溶剂,以研究溶剂从MOFs中的释放和交换动力学。
2) 溶剂交换实验:通过监测MOFs在溶剂交换过程中释放的溶剂,使用红外光谱法(IR)实时测量上层清液中DMF浓度的变化,以比较不同金属MOFs的交换速率。
3) 拉曼光谱实验:采用原位拉曼光谱观察M2(dobdc)的溶剂交换过程,直接测量单个晶体在纯交换溶剂环境中的溶剂交换率,以确定金属中心的溶剂交换速率。
4) 热重分析(TGA):结合红外光谱(IR)和密度泛函理论(DFT)计算,研究了溶剂从MOFs中的热释放,以确定溶剂与金属离子的结合强度。
5) DFT计算:使用CRYSTAL23代码和HSEsol-3c复合密度泛函理论(DFT)函数,计算了溶剂分子(DMF、EtOH或MeOH)与M2(dobdc)的结合能,以理解溶剂交换动力学。
 
分析测试:
1) IR光谱分析:通过测量DMF浓度的变化,发现在EtOH交换时,Mg2(dobdc)、Co2(dobdc)和Zn2(dobdc)的交换速率分别为0.156、0.142和0.093 mM/min;在MeOH交换时,速率分别为0.223、0.195和0.112 mM/min。
2) 拉曼光谱分析:观察到在溶剂交换过程中,C−O伸缩振动频率的变化,指示了不同MOFs的相对交换速率顺序为Mg > Co >> Zn。
3) TGA-IR分析:通过热重分析耦合红外光谱,确定了溶剂分子从MOFs中的释放温度,表明DMF、EtOH和MeOH对M2(dobdc)的结合强度顺序为Mg > Co > Zn。
4) DFT计算结果:计算得到的溶剂结合能与TGA-IR实验结果一致,证实了溶剂交换率与溶剂的结合强度不成正比,而是由溶剂交换的动力学障碍决定。
 
总结:
本文通过研究M2(dobdc)系列的溶剂交换动力学,揭示了溶剂交换率与溶剂结合强度之间的关系,并发现交换率并不遵循溶剂结合亲和力的顺序。这项工作不仅增进了对MOFs溶剂交换的理解,还为开发MOFs活化方法提供了重要见解。
 


展望:

   1) 本文对溶剂交换动力学进行了深入研究,未来可以验证其在不同MOFs结构的普适性。
   2)  对于MOFs孔隙结构与溶剂交换动力学之间的直接关联性还需进一步研究。
   3) 对于MOFs在实际应用中的溶剂交换效率和稳定性,建议未来作者进行更长时间的循环实验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测试。
   4) 本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溶剂交换过程,对于交换后的MOFs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,如气体吸附、分离等,还可以进一步研究。
 
Solvent Exchange Dynamics in M2(dobdc): An Interplay among Binding Strength, Exchange Kinetics, and Cooperativity
文章作者:Hochul Woo, John W. Robinson, and Adam J. Matzger*
DOI:10.1021/jacs.4c05355
文章链接:https://pubs.acs.org/doi/10.1021/jacs.4c05355


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上传用于学术宣传交流,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,如有错误、侵权等请联系修改、删除。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