+86-21-51987688
首页 > 行业动态 > 【二维MOF】:通过平衡金属节点和配体反应性增强2D共轭金属有机框架中的气敏稳定性,用于检测NO2
【二维MOF】:通过平衡金属节点和配体反应性增强2D共轭金属有机框架中的气敏稳定性,用于检测NO2
摘要:
吉林大学陈龙老师等报道的本篇文章(Angew. Chem. Int. Ed. 2024, e202408189)中提出了一种氧化还原协同策略,通过平衡金属节点和配体的反应性,解决了二维共轭金属-有机框架(2D c-MOFs)在气体传感中稳定性差的问题。作者合成了一种新型的2D c-MOF,Zn3(HHTQ)2,用于检测二氧化氮(NO2)。这种材料由活性配体(六羟基三环喹啉,HHTQ)和非活性过渡金属离子(Zn2+)构成。通过大量的表征和理论计算,证明了仅利用配体和NO2之间的氧化还原相互作用,不仅可以实现高灵敏度和选择性,还可以实现在NO2传感中的卓越循环稳定性。相比之下,使用具有Cu/Ni金属节点的等结构2D c-MOFs进行的对照实验显示出不可逆的NO2传感。本工作为气体传感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策略,强调了仅利用配体的氧化还原活性来增强MOF传感材料的稳定性。
 
研究背景:
1. 传统的2D c-MOFs在气体传感中,依赖于金属节点和气体分子之间的电子转移,这导致金属位点与目标气体分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,从而造成恢复性差和循环性能不佳。
2. 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通过改进MOFs的孔隙结构和电导率来提高气体传感性能,但对提高传感稳定性和循环性能的研究相对较少。
3. 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策略,即通过平衡金属节点和配体的反应性来增强气体传感的稳定性。特别是,通过设计一种新型的2D c-MOF,Zn3(HHTQ)2,利用配体的氧化还原活性而非金属节点来实现对NO2的高灵敏度和选择性检测,同时保持了卓越的循环稳定性。
 
实验部分:
1. 配体HHTQ的合成:
   - 根据已发表的程序合成了2,3,7,8,12,13-六羟基三环喹啉(HHTQ),这是构建2D c-MOF的基础。
2. Zn3(HHTQ)2的合成:
   - 通过将Zn(CH3COO)2·2H2O溶解在水中与HHTQ在N,N-二甲基甲酰胺(DMF)中的溶液混合,经过超声处理后在85°C下反应48小时,得到Zn3(HHTQ)2黑色粉末。
   - 产率为87%,元素分析结果与理论值相匹配,证实了合成的成功。
3. Cu3(HHTQ)2和Ni3(HHTQ)2的合成:
   - 采用与Zn3(HHTQ)2相似的方法合成了Cu3(HHTQ)2和Ni3(HHTQ)2,用于对照实验。
4. 气体传感实验:
   - 将Zn3(HHTQ)2、Cu3(HHTQ)2和Ni3(HHTQ)2沉积在梳状电极上,通过循环暴露于不同浓度的NO2气体中监测电流变化。
   - Zn3(HHTQ)2展现出快速且可逆的响应,而Cu3(HHTQ)2和Ni3(HHTQ)2则显示出不可逆的响应。
5. 热重分析(TGA):
   - 用于评估Zn3(HHTQ)2的热稳定性,结果显示其热稳定性高达258°C。
6. 化学稳定性测试:
   - 将Zn3(HHTQ)2样品浸入常见有机溶剂和酸碱溶液中,通过PXRD图案和FT-IR光谱来评估其化学稳定性。
 
分析测试:
1.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(FT-IR):
   - 用于表征HHTQ配体和Zn3(HHTQ)2的化学结构,观察到了OH基团的伸缩振动和Zn-O伸缩振动带的出现。
2. 粉末X射线衍射(PXRD):
   - 用于确定Zn3(HHTQ)2的晶体结构和相纯度,通过与模拟数据的比较,确定了其晶体结构。
3. 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和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:
   - 观察Zn3(HHTQ)2的形貌和粒径,结果显示了球形的形态。
4. X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:
   - 分析Zn3(HHTQ)2的表面元素组成和价态,确定了锌离子的价态为+2。
5.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:
   - 通过氮气吸附-脱附等温线测量,Zn3(HHTQ)2的BET表面积为403 m² g⁻¹,主要孔径约为2.1 nm。
6. 电导率测量:
   - Zn3(HHTQ)2的I-V曲线显示了其电导率特性,为后续的气体传感性能提供了基础数据。
7. NO2传感性能测试:
   - Zn3(HHTQ)2对1-10 ppm范围内的NO2浓度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响应,检测限(LOD)为0.269 ppm。
   - 响应时间(tres)为2.2分钟,表明了Zn3(HHTQ)2对NO2的快速响应能力。
8. 选择性测试:
   - Zn3(HHTQ)2对12种不同干扰气体的响应低于10%,显示了其对NO2检测的高选择性。
9. 结构变化分析:
   - 通过PXRD图案和N2吸附-脱附等温线观察了NO2传感前后Zn3(HHTQ)2的结构变化,结果表明其结构保持稳定。
10. 理论计算:
    - 对NO2分子与M3(HHTQ)2(M = Zn, Cu, Ni)的吸附能量进行了计算,结果显示Cu和Ni离子与NO2的吸附能量显著高于Zn离子。
 
总结:
本文成功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2D c-MOF,Zn3(HHTQ)2,用于NO2的检测。该材料展现出了高灵敏度、高选择性和卓越的循环稳定性。通过配体工程,本文为MOF基气体传感材料的稳定性和循环性能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 


展望:
1. 研究Zn3(HHTQ)2在长期应用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。
2. 探索该材料对其他有害气体的检测能力,以评估其在更广泛气体传感应用中的潜力。
3. 对NO2与配体之间的氧化还原相互作用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,以指导未来材料的设计。
4. 进一步提高Zn3(HHTQ)2在气体传感领域的应用潜力,并为MOF基材料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宝贵的经验。
 
Redox Synergy: Enhancing Gas Sensing Stability in 2D Conjugated Metal–Organic Frameworks via Balancing Metal Node and Ligand Reactivity
文章作者:Xiaoli Yan, Jie Chen, Xi Su, Jingwen Zhang, Chuanzhe Wang, Hanwen Zhang, Yi Liu, Lei Wang, Gang Xu, Long Chen
DOI:10.1002/anie.202408189
文章链接:https://onlinelibrary.wiley.com/doi/10.1002/anie.202408189


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上传用于学术宣传交流,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,如有错误、侵权等请联系修改、删除。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