+86-21-51987688
首页 > 行业动态 > 【Tp-Py COF】无助催化剂负载的共价有机框架用于高效光催化牺牲剂产氢
【Tp-Py COF】无助催化剂负载的共价有机框架用于高效光催化牺牲剂产氢
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章福祥及河北工业大学王瑞虎、董贝贝等在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(2025, 16: 3024, DOI: 10.1038/s41467-025-58337-w)中报道了一种无金属助催化剂的非化学计量 β- 酮烯胺连接共价有机框架(Tp-Py-COF),该材料在可见光下以抗坏血酸为牺牲剂,实现了高效光催化产氢,纯水和海水中的产氢速率分别为 22.45 mmol・g⁻¹・h⁻¹ 和 15.48 mmol・g⁻¹・h⁻¹,超越了许多铂修饰 COF 及含金属无机光催化剂。其优异性能归因于宽可见光吸收(截止至 660 nm)、高效电荷分离及碳 yl 基团(C=O)提供的低氢结合吉布斯自由能活性氧位点,为低成本大规模产氢体系设计奠定了基础。


研究背景
1)行业问题
金属依赖困境:传统光催化人工光合作用(如水分解、CO₂还原)高度依赖金属基催化剂或助催化剂(如铂),但贵金属成本高、储量稀缺,且金属 - 催化剂界面晶格 / 能量失配导致电荷分离效率低,限制了规模化应用。
有机半导体的局限性:金属 - free 有机半导体(如氮化碳、COF)虽避免了金属依赖,但其固有催化活性不足,仍需引入金属助催化剂以提升反应动力学,未真正摆脱金属依赖。
2)研究现状
金属基材料主导:含金属无机半导体(如金属氧化物、氮氧化物)及金属 - 有机框架(MOFs)通过引入贵金属助催化剂优化活性位点,但界面能量损失问题未根本解决。
COF 的改进尝试:部分研究通过在 COF 中嵌入金属配位结构提升产氢性能,但仍需助催化剂修饰,无金属助催化剂的高效 COF 光催化剂尚未实现。
3)本文创新
无助催化剂设计:首次开发无需金属助催化剂的 β- 酮烯胺连接 COF(Tp-Py-COF),利用材料自身碳 yl 基团(C=O)作为质子还原活性位点,规避金属依赖及界面失配问题。
多维度性能优化:通过结构调控实现宽可见光吸收(660 nm)、高效电荷分离及低氢结合能活性位点,突破传统有机半导体催化活性不足的瓶颈。

实验和分析
1)材料合成与表征
合成方法:通过 1,3,5 - 三甲酰间苯三酚(Tp)与 1,3,6,8 - 四(4 - 氨基苯基)芘(Py)的 Schiff 碱反应,在 mesitylene/1,4 - 二氧六环溶剂中 120 °C 反应 3 天,最优单体摩尔比 4:3,得到红色粉末状 Tp-Py-COF(产率 80%)。
关键表征:
结构确认:粉末 X 射线衍射(PXRD)证实 AA 堆积模型,傅里叶红外光谱(FTIR)、¹³C NMR 及 XPS 表明 β- 酮烯胺键形成,残留醛基(1663 cm⁻¹)及碳 yl 基团(C=O)存在。
物理性质:比表面积 658 m²・g⁻¹(BET),热稳定性至 400 °C,带状形貌(SEM/TEM),晶格间距 1.47 nm(100 晶面)。
光学与电学:紫外 - 可见漫反射光谱(UV-vis DRS)显示吸收边 660 nm,带隙 1.88 eV(n 型半导体),导带电位 - 0.4 V(vs. RHE),价带电位 1.48 V(vs. RHE)。
2)应用性能测试
产氢性能:
纯水 / 海水中产氢速率分别为 22.45/15.48 mmol・g⁻¹・h⁻¹,超越铂修饰 COF 及含金属无机催化剂,420 nm 处表观量子效率 3.3%。
20 小时稳定性测试无明显衰减,海水体系中无 Cl₂生成,静电排斥作用抑制 Cl⁻吸附。
机理验证:
活性位点:DFT 计算表明碳 yl 基团氧原子(O1)的氢结合吉布斯自由能 ΔG=-0.09 eV,为最优质子还原位点,原位 FTIR 显示光照下 C=O 峰减弱、C-O 峰增强。
电荷分离:光致发光(PL)、电化学阻抗谱(EIS)及时间分辨 PL 证明低激子结合能(18 meV)、长载流子寿命(0.7 ns),HOMO/LUMO 空间分离促进电荷迁移。
3)性能归因
宽光谱吸收:660 nm 吸收边扩大光利用范围,理论太阳能 - 氢能转换效率 > 20%。
高效电荷分离:n 型半导体特性及分子轨道空间分离减少载流子复合,提升反应动力学。
rinsic 活性位点:碳 yl 基团氧原子提供低能垒质子还原位点,避免助催化剂引入,降低成本并提升稳定性。




总结
1)开发了无金属助催化剂的 β- 酮烯胺连接 COF(Tp-Py-COF),实现可见光驱动高效产氢,纯水 / 海水产氢速率分别为 22.45/15.48 mmol・g⁻¹・h⁻¹,兼具优异稳定性和海水耐受性。
2)首次证明无助催化剂 COF 可通过自身碳 yl 基团活性位点实现高效产氢,突破金属依赖限制。
结合宽光谱吸收、高效电荷分离及本征活性位点设计,构建多维度优化的光催化体系。
3)为低成本、规模化光催化产氢提供新策略,推动金属 - free 有机半导体在能源转换领域的应用,助力可持续氢能技术发展。

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without cocatalyst loading for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sacrificial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water
文章作者:Xuejiao Du, Haifeng Ji, Yang Xu, Shiwen Du, Zhaochi Feng, Beibei Dong, Ruihu Wang & Fuxiang Zhang
DOI:10.1038/s41467-025-58337-w
文章链接: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467-025-58337-w

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用于学术宣传交流,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,如有错误、侵权等请联系修改、删除。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