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
行业动态 > 【TAPB-DMPDA COF】一种看似简单的亚胺连接COF材料的两种微结构分析
【TAPB-DMPDA COF】一种看似简单的亚胺连接COF材料的两种微结构分析
摘要:
华南理工大学王宇、黄哲昊、韩宇和重庆大学张大梁与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(KAUST)的赖志平老师等报道的本篇文章(J. Am. Chem. Soc. 2024)中通过实际空间成像技术,对一个广泛研究的二维亚胺基共价有机框架(COF)TAPB-DMPDA的结构进行了重新审视。研究发现,与传统观点相反,该COF并非具有均匀的六边形孔,而是存在两组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孔。通过互补空间表征、固体核磁共振(NMR)谱和密度泛函理论(DFT)计算,建立了一个新的结构模型,与传统模型在层内和层间配置上均有不同。此外,研究还通过实际空间成像识别出多种以前未识别的缺陷结构,这些结构对COF在分离和催化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。研究展示了COF结构的复杂性和异质性,并强调了使用先进表征技术进行结构重新评估的必要性。
研究背景:
1)共价有机框架(COFs)是一种新型多孔晶体材料,在催化、吸附、分离和传感等领域有重要应用。然而,由于COFs晶体生长困难,其结构通常通过基于粉末X射线衍射的模型确定,这种方法在准确性上有局限性。
2)尽管已有多种方法用于COFs的结构表征,但对COFs局部结构特征(如晶界和点缺陷)的探测仍然具有挑战性,因为COFs对电子束照射非常敏感。
3)本研究利用超低剂量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(ULD-HRTEM)、小角X射线散射(SAXS)、三维电子衍射(3DED)和二维核磁共振(2D-NMR)光谱等先进技术,揭示了TAPB-DMPDA COF的双孔结构,这一发现表明该COF中存在顺反异构体的共存,并且相邻层之间是相互翻转的,与传统结构模型不符。
实验部分:
1. TAPB-DMPDA的合成:
1) 使用Dichtel组方法,将苯甲酸、苯腈加入反应瓶中,加热至指定温度直至苯甲酸完全溶解,然后依次加入DMPDA、苯胺和TAPB的苯腈溶液,静置1小时,通过离心收集产物,并用甲醇多次洗涤。
2) 使用Jiang组方法,将TAPB、DMPDA、o-二氯苯、n-丁醇和乙酸水溶液加入Pyrex管中,冷冻、脱气后密封并在120°C下加热3天,通过离心收集产物,用THF洗涤并进行Soxhlet提取以去除客体分子。
3) 使用Marder组方法,将TAPB和DMPDA与p-二氧六环和间三甲苯的混合物在70°C下反应4小时,通过离心收集产物,并用THF洗涤。
2. TAPB-DHA和TAPB-BPTA的合成:
1) TAPB-DHA的合成,将DHA、TAPB、间三甲苯、p-二氧六环和乙酸水溶液加入Pyrex管中,冷冻、脱气后密封并在120°C下加热3天,用DMAc、水和乙醇洗涤。
2) TAPB-BPTA的合成,将苯甲酸、BPTA、苯胺和TAPB的苯腈溶液加入反应瓶中,静置1小时,通过离心收集产物,并用甲醇多次洗涤。
分析测试:
1. 粉末X射线衍射(PXRD):
- 使用Bruker D8 Advance仪器,Cu Kα辐射,扫描范围1-30°,扫描速度0.1°/分钟,得到TAPB-DMPDA的PXRD图谱,确定其单元格参数为a = b = 36.51 Å,c ≈ 3.7 Å。
2. 小角X射线散射(SAXS):
- SAXS测量显示在2θ ≈ 1.6°处有明显的低角反射,确认了TAPB-DMPDA的双孔结构。
3. 原子力显微镜(AFM):
- AFM图像显示TAPB-DMPDA的薄片厚度约为20 nm,直径为1-2 μm,适合HRTEM成像。
4. N2吸附-脱附等温线:
- 在77 K下进行N2吸附-脱附实验,得到的比表面积为约1200 m²/g,孔径分布显示有效孔径约为30 Å。
5. 固体核磁共振(NMR)实验:
- 600 MHz固体NMR结果显示,TAPB-DMPDA中存在两组不同的碳原子,支持双孔结构的存在。
6. 超低剂量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(ULD-HRTEM):
- ULD-HRTEM图像显示TAPB-DMPDA具有两种不同形状的6-MR孔,分别为圆形和缩小形状,孔的有效直径分别为32 Å和30 Å。
7. 三维电子衍射(3DED):
- 3DED重建的三维倒易格子显示TAPB-DMPDA的单元格参数为a = 65.30 Å,b = 63.84 Å,c = 7.20 Å,表明其具有双孔AA'堆叠结构。
总结:
本文通过先进的表征技术,揭示了TAPB-DMPDA COF的双孔AA'堆叠结构,这一结构在孔径分布和电荷分布上与传统模型有显著差异,对COFs在分离和催化应用中的性能有重要影响。研究还发现,多种晶界结构的存在对COFs的性能同样具有重要意义。这些发现不仅增进了我们对亚胺基COFs结构复杂性的理解,也为未来COFs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展望:
本研究的发现为COFs的结构和性能关系提供了新的见解,对未来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。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合成条件下COFs结构的变化,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。此外,研究者可以探索通过精确控制COFs的局部结构来调节其物理化学性质,以及开发新的表征技术以更准确地解析COFs的结构。
Investigating a Seemingly Simple Imine-Linke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Structure
文章作者:Cailing Chen,†† Li Cao,†† Yaozu Liu,†† Zhihao Li,†† Zhen-Hua Li,†† Guojun Zhou, Daliang Zhang,* Xuehai Huang, Yu Wang,* Guanxing Li, Lingmei Liu, You-You Yuan, Yaping Zhang, Qingxiao Wang, Yiqiang Chen, Zhan Shi, Qianrong Fang, Zhehao Huang,* Zhiping Lai,* and Yu Han*
DOI:10.1021/jacs.4c16678
文章链接:https://pubs.acs.org/doi/10.1021/jacs.4c16678
本文为科研用户原创分享上传用于学术宣传交流,具体内容请查阅上述论文,如有错误、侵权等请联系修改、删除。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复制转载。